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
- 分类:租赁业务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6-17 17:1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骤然加速,这必将给融资租赁行业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
【概要描述】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骤然加速,这必将给融资租赁行业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
- 分类:租赁业务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6-17 17:12
- 访问量: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骤然加速,这必将给融资租赁行业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
一、国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渐进式,整个改革被分为若干步骤稳步推进,成功率较高,如美国、日本、韩国等;二是激进式,在短时间内所有的利率同时放开,主要集中在南美洲,成功率不高,如智利等。
本文选取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和智利来具体研究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以及产生的后果。美国和日本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韩国、泰国、印度都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条件、经济改革战略等很多方面有共同点。前两种都是渐进式改革,而智利则是激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代表,具体内容参见表1。
国别 |
时间 |
措施 |
后果 |
美国 |
6年(1980-1986) |
1970年6月,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 1971年11月,准许证券公司引入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1973年5月,放松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 1973年7月,取消1000万美元以上、期限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 1978年6月,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6个月期,1万美元以上),不受支票存款不允许支付利息的限制; 1980年12月,允许所有金融机构开设NOW账户业务; 1982年5月,准许存款机构引入短期货币市场存款账户(91天期限,7500美元以上),并放松对3年6个月期限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利率管制; 1982年12月,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2500美元以上); 1983年1月,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超级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 1983年10月,取消所有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 1986年3月,取消NOW账户的利率上限。 |
利率走势: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1982年以前上升,1983年有所下降,1984年又有上升,此后逐年下降至1987年。 |
日本 |
10年(1984-1994) |
1975年废除日本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指导性限制; 1978年银行间拆借利率和票据买卖利率自由化; 1979年引入CDs(50000万日元以上); 1985年引入大额货币市场存单(5000万日元以上)和取消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管制(10亿日元以上); 1989年引入较小额的货币市场存单(300万日元以上)和取消大额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存单的利率管制(1000万日元以上); 1992年引入自由、浮动利率的储蓄存款; 1993年取消较小额的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存单的利率管制(低于1000万日元); 1994年取消除活期存款外的所有存款的利率管制。 |
利率走势: 1975年后走势基本平稳,并有下降趋势。 |
韩国(第一次) |
5年(1984-1989) |
1981年放开商业票据贴现利率; 1984年,银行间拆借利率和未担保的企业债券发行利率自由化; 1986年3月,大额存单利率、有担保的企业债券利率和金融债的利率自由化; 1988年12月,放开除一些政策性贷款外的所有贷款利率和两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 |
利率走势: 1989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利率重新被管制起来,第一次利率自由化改革宣告失败。 |
韩国(第二次) |
8年(1989-1997) |
从1991年11月开始的第二次利率自由化改革采取渐进方式,特点是较早地、一次性地放开了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和债券利率大致遵循从长期到短期、从大额到小额的顺序。 |
利率走势: 1997年存贷款利率大幅上升,并发生金融危机。 |
泰国 |
3年(1989-1992) |
1989年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 1990年3月放开了所有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 1992年1月取消了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 1992年6月取消所有贷款利率上限。 |
利率走势: 波动幅度增大,但没有过大的动荡,国内利率与国际市场利率的联系日益紧密,平均利差增大。 |
印度 |
10年(1988-1998) |
改革前,存贷款利率处于完全管制状态; 1988年将贷款利率上限改为下限; 1992~1995年为定期存款利率设置上限并不断调整上限值; 1992年后优先贷款利率逐渐放开并减少优先贷款种类; 1994年放开20万卢比以上的贷款利率; 1995~1997年从长期存款开始,逐渐取消了定期存款利率上限; 1998年有条件地放开20万卢比以上的贷款利率; 仍受管制的利率包括储蓄存款利率、邮政储蓄利率、非居民持有的卢比存款和20万卢比以下的贷款利率。 |
利率走势: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利率在1991、1992年后稳步下降。 |
智利 |
1年(1974-1975) |
1974~1976年,其国内金融自由化改革几乎全部完成,银行私有(1976年完成)、利率自由决定(1977年6月全部放开)、资本账户开放(1979年6月开始,但对短期资本流入仍加以限制)。 由于随后的银行危机,改革出现了反复。中央银行以公布指导性利率的形式宣布了第一轮自由化改革产生的市场化利率暂时废止,在银行业重组基本完成之后,中央银行于1987年取消了公布指导性利率的做法,转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国内利率水平。 |
利率走势: 在改革后的头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通货膨胀大幅度降低、财政赤字得到有效控制;但好景不长,由于利率放开后金融监管机制建设不力,加上银行改制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出现了一个超高利率时期(1976~1982年),银行大量破产,政府在对银行进行了重组之后,进行了渐进式的第二轮改革,取得成功,经济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
综上所述,渐进式是一种稳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大多数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率水平普遍经历了从上升到回落的过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在名义利率比较完整的20个国家中,15个国家名义利率上升,仅有5个国家名义利率下降;在实际利率比较完整的18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实际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只有 1 个国家的实际利率出现下降。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例如美国在放松管制初期利率上升幅度较大,1978年存贷款名义利率分别为8.2%和9.06%,以后逐步上升,在1981年达到15.91%和18.87%的高峰,同期存贷款实际利率也从1978年的0.6%和1.46%,上升到1981年的5.61%和8.57%,以后开始回落并趋于稳定。韩国在第二阶段利率改革期间,存款名义利率由1993年初的8.5%上升到1996年末的9.81%,实际利率则由3.8%上升到4.91%;贷款名义利率则由8.5%上升到11.1%,实际利率则由3.8%上升到6.2%。智利从1976-1982年,存款实际平均利率达到32%,但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该国实际存款利率又大幅下降。相比之下,日本则是例外,在利率改革期间,利率变化幅度不大。
二、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标志到今年6月央行首推大额存单,已经经历了19个年头。目前,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贷款市场的利率已经放开,对存款利率只实行上限管理(存款利率上限是基准利率的1.5倍),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的答记者会上曾透漏,今年存款利率上限很可能完全放开。
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后一些国家和地区金融运行出现的阶段性变化情况,根据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及采取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运行不会产生非常剧烈的影响,但利率水平可能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小幅波动。2013年7月,我国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引起贷款利率大幅上升。因此,利率市场化后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主要考虑存款利率会不会上升以及由此带动贷款利率水平上升。由于目前我国银行都处于存差局面,为吸收存款而提高利率的动因减小。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已处在一个有相对充分竞争的状态,大多数商业银行已建立较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成本约束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也逐步趋于理性,目前已有一些银行为改善负债结构,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控制利率较高的长期存款,个别外资银行还对存款利率采取了下浮措施。因此,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运用利率杠杆竞争,可能会在短期内引起利率水平的小幅上升,但不太可能会带来利率水平的大幅上升。但也不能排除一些资金并不充裕的中小银行,为吸引资金而提高利率,可能会引起利率水平小幅上升和波动,但这不足以引起利率水平大幅上升。
三、利率市场化对融资租赁业的影响
将来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会对融资租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融资、利率、人才、业务等方面:
融资方面,利率市场化后,根据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后的走势以及中国的具体情况,预测存、贷款利率会在短时间内先小幅上升后回落趋稳,但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要小于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贷款利率小幅上升,会导致融资租赁业短期内融资成本上升,但长远来看,利率会回落趋稳,对融资租赁行业的融资来说会是利好,因为贷款市场的竞争,也会使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下降。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为了促使经济复苏回暖,预计年内还会进一步采取降准降息来刺激经济发展,但在完全利率市场化之后,即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之后(大约2015年底或者2016年初),利率会先小幅上升后缓慢回落(预测存、贷款利率上升的时间较短、幅度有限),出现大范围恶性价格竞争的可能性较小。
利率方面,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款利率的波动,进而导致融资租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若在融资租赁合同中采用固定利率,2015年央行极有可能再次降息,会导致融资租赁业融资成本降低,利润提高;利率市场化后(预测大约在2015年底或者2016年初),会导致存、贷款利率上升,进而导致融资租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利润降低。若采用浮动利率,情况正好相反。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应该综合考虑平衡其中的微妙关系,来决定融资租赁合同中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综合我国国情和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首先需要考虑到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大于贷款上升的幅度,预测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有限,期限较短;其次融资租赁合同大多以中长期为主,期限在两年以上的居多。因此,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在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时采用固定利率来提高公司的利润。
人才方面,会有一部分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流向融资租赁行业。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会上升,资金成本增加,存贷利差缩小,盈利能力会下降,会导致一部分金融人才流向融资租赁业等其他行业。
业务方面,一方面,业务规模受到压缩。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了扩大盈利来源,会争夺那些优质、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融资租赁公司的服务对象,过去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这些企业很难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一旦能够比以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那么它们会比较倾向于放弃融资租赁的形式。如此一来,融资租赁公司的生存空间会受到压缩。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东路212号 行政类咨询电话:0531-81922226
业务类咨询电话:0531-81922222 邮箱:gtzlzhb@163.com
